据保守统计,我国心智障碍者人数达2580万,包括智力发育迟缓,唐氏综合征、孤独症谱系人群(自闭症)、部分脑瘫等发展障碍人群。他们有着共同的功能性障碍,例如理解和学习能力弱、不善沟通、社交互动有困难。
1、父母不在了,来自“星星”的孩子怎么办?
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Ⅲ》等权威文献报告,中国孤独症发病率达0.7%-1.0%,全国约有超1400万名孤独症患者(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背后辐射将近8000万“星星”家庭人口的庞大群体。“父母不在了,孩子怎么办?”这是提在每个“星星”家庭面前的终极难题。
作为终生性障碍,心智障碍者需要被长期照护,谁来照料他的未来?当父母不在了,谁能让他们的孩子有尊严的活着?父母留给他的钱能否不被侵占或挪用,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尤其随着父母步入老年,心智障碍者家庭面临父母养老、子女托养、资产托付等迫切需求。
2、保险能为“星星”家庭做些什么呢?
关爱特殊群体,守护美好生活。作为金融保险能为“星星”家庭做些什么呢?
在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指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残疾人商业保险产品、财产信托等服务”的精神下,人保寿险在2022年12月底正式上线了人保寿险“关爱星星”年金保险,并与中诚信托联手,推出年金保险+特殊关爱信托的创新模式。2023年1月1日,“关爱星星”年金保险开出了首单。并约定,“关爱星星”年金保险累计保费只要达到50万元,即可对接中诚信托,享受其保险金信托的财富管理服务。2023年3月31日,人保寿险联合中诚信托与“星星”家庭正式签署了第一单特殊关爱信托。
其中“星星”家长代表,一位律师这样说:“我认为信托是我们‘星星’家庭必须要面对、必须要走下去的唯一的路。”
3、“关爱星星”保险金信托计划有哪些特点?
特点一:资金安全
每个“关爱星星”信托项目开立信托财产专户,放入信托的财产独立核算、分账管理,信托分配通过专业托管银行进行,信托资金将配置低风险金融产品。
特点二:模式保障
为了守住孩子的“保命钱”,“关爱星星”信托方案对作为信托受益人的“星星的孩子”权益进行了锁定,对委托人、监察人的权利进行了更多的限制和专属化设计。
特点三:普惠门槛
“关爱星星”特殊关爱信托更注重项目的社会价值,设立门槛只有50万,并且在前端保单设计上可以实现高频和长周期缴费,极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此外,中诚信托在设立费和管理费上也进行了大幅减免,让特殊需要信托照亮更多的“星星”家庭。
特点四:定制菜单
既有针对孩子的固定分配,又有针对孩子的医疗和特殊需要分配等,保障孩子生存各阶段。最大程度减少资金流动环节,以资金点对点支付方式实现专款专用。
特点五:机构护航
未来将继续深化和行业协会、公益组织、家长组织等机构合作,健全完善白名单服务机构,家长可以从“白名单”中选择托管、医疗、康复、照料等机构,降低了家长的筛选成本;设置统筹管理的监督服务平台,解决长周期管理困境;增强意定监护机构、监察监督机构对服务机构、信托运营的考核测评,打造综合服务的生态圈。
4、关爱星星信托设立的要素有哪些?
同时,关爱星星信托有十大特殊安排:
(一)资产来源特殊。由人保寿险推出关爱星星系列保险产品;
(二)委托人权利受限。委托人为特殊需要心智障碍者的父母或监护人,为保障特殊受益人的信托利益,委托人不得采取不利于受托人行使保险金请求权及/或获得保险金的行动,不得变更信托受益人;
(三)受益人特殊。受益人应是特殊关爱的心智障碍人群(例如患有孤独症、唐氏综合症、智力障碍等病症人群),其他家庭成员不得作为共同受益人;
(四)分配条件特殊。分为生活费,医疗补助,特殊照料需求支付;
(五)终止后财产处理方式特殊。信托终止后,剩余信托财产用于慈善或授权受托人向互助信托、基金进行捐赠;
(六)投资模式特殊。都是具有流动性好、变现能力强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其他监管认定的现金管理产品等低风险金融产品;
(七)管理模式特殊。委托人去世后不可更改方案;
(八)监察人管理模式特殊。必须指定,需谨慎处理与监护人关系,接受行业协会指导;
(九)服务白名单制度。专业服务机构(需求评估、教育、医疗、康复、日常照料、 陪伴服务、养老、遗嘱、法律)列入白名单;
(十)互助制度。有互助信托保驾护航,信托终止时一部分资金用于慈善或授权受托人向互助信托、基金进行捐赠( 仅限于支援、补偿孤独症患者家庭)。
通过保险发挥保值增值功能,再通过设立信托计划,信托机构可以定期向服务心智障碍机构支付服务费和其它费用,严格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进行分配,专款专用,持续关爱,有效提高心智障碍者的生活质量,完成委托人暖心守护,爱星永恒的心愿。
谢谢您的阅读和转发!希望关爱星星信托项目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家庭。有需要的家长朋友们可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