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0 17:58:37 发布人:超级管理员
最近看到两个关于养老话题的短视频,我觉得有点不够严肃,就想写篇小作文来戳一戳它的软肋。
视频里说,养老可以不去养老院,也不去社区,也不请保姆和护理人员,在家里买个养老机器人就好了。其实,机器人也只是机器,它是没有生命的,时间长了最多可以让人养成使用它的习惯,而无法培养感情;养老是人类有温度有品质有尊严的一种生活状态。有人会说,机器人不仅可以不知疲倦的为你洗衣做饭搞卫生干体力活,而且态度还好,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在质保期内,心血来潮了还可以按出厂日期给机器人过个生日…但是请别忘了,机器人身体内部的芯片也会同时记录下使用者所有的隐私数据,包括某些不良嗜好。如果在一不小心打开了某些开关的时候,就会把你洗澡和其他快乐时刻的影像来个网络现场直播…
养老的终点就要面对死亡,想要在中国“小范围试行安乐死”绝非易事。随便百度一下,目前仅有在瑞士可以接受外籍人士安乐死的请求,总费用高达70万元人民币左右,安乐药大概7万元,剩下都是差旅费以及各种审批手续和法律文书的费用。且不谈这种“从容就义”是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面对高昂的费用一般人根本就死不起,如果价格不亲民就无法走量,对于老百姓而言,不是安乐死而是心痛死。如果我有这大几十万,根本就舍不得去死。真正的核心问题在于中国传统孝顺文化和对生命的不尊重;容易被人利用为谋财害命;阻碍医学进步,错过治疗机会等一系列道德法律的风险,都会让“小范围试行”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至于走不走得通,根本不像那些短视频说的那么简单轻松…
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在自己职业生涯能挣钱的阶段,要为自己退休后几十年的养老生活作好充足现金流的准备(除了基本的社保,足额的养老年金和增额寿险必须合理搭配)。假设以后有养老机器人了,其购买成本,日常维护保养和升级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固定开支;假设以后有小范围试行安乐死了,约酒约饭约耍很平常,约安乐死还是很荒唐。毕竟那种费用也是极其昂贵的,虽然有安乐死的勇气,但是没有安乐死的底气,到时如果钱不够了要找人借这种钱的话,谁又敢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