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行业导师郑荣禄博士的课程,对保障型保险的二个本质,三点共识,四个认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本篇文章就给朋友们作个分享。
国家认可的金融工具主要有四种:保险,银行,信托,证券。它们的共同领域在于生和老,即帮助大家解决财产保值增值或是储蓄养老的问题;保险的年金设计和精算在养老领域具有绝对优势,保险公司的养老产品能够做到和生命等长;在生病,伤残,死亡方面是寿险独有的业务领域,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病,残,亡这些灾难性问题,而其它的金融工具是无法做到的。就这点而言,作为保险人,我深感自豪。

三点共识
一,人类一定会面临各种人生风险。“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这已经是老生常谈了,相信大家都会认可;
二,保险是人类面临风险时,不可替代的,独特的解决方案;
三,人生风险发生的概率,不会因购买保险而增加,也不会因不购买保险而减少。
四个认知
一,保险是科学的制度安排。人类必须运用制度化的手段来减少可能的人身风险所带来的负面财务影响;
二,保险是尊严,爱与责任。一个人对自己和家庭的责任,包括活着的时候与死亡之后,保险可以作出保额的量化;
三,保险是讲信用的“活菩萨”。拜了菩萨可以得到保佑,如果没有保护好你,保险公司会几十上百倍地退还香火钱。这就是保险公司的承诺和信用;
四,保险是“大慈善”。保险公司具备慈善机构的功能与要素,能够募集资金和分配资金,是最透明和公开的慈善机构,在监管下用理赔的方式,科学化和制度化分配资金。“聚八方之财,救一方之灾”,灾难发生时,保险公司用你交的钱去帮助别人,灾难发生在自己身上时,自己也同样可以受到保险公司对应的帮助。
二个本质
一,保险是财务损失补偿机制。对于不幸者来说,买保险在财务上是合算的。当事故发生时,当事人可以从储备库中以高杠杆倍数获取补偿金。购买保险其实就是购买了一种在事故发生时,从储备库中获得补偿的权利;
二,保险是财富转移分配机制。对于幸运者来说,买保险在财务上的回报是不合算的。保险不是财富的制造者,而是一种将财富从幸运者向不幸者转移分配的机制。财务上的合算是人生最大的不合算,财务上的不合算是人生最大的合算。
作为一个现代人,不但自己要拥有足够的人寿保险,而且还要动员身边的人也要购买足够的人寿保险。否则,身边的人发生人身风险也会造成自己的财务损失。